會員登入
帳號:
密碼:
認證:
9565
詢價必答
姓名:
性別: 男.
電話:
手機:
信箱:
股票名稱:
詢價 (買):
詢價 (賣):
張數:
內容:
認證:
4449
[請登入會員再詢價]

02-2500-0015

0800-005-150

QRCode 便捷網址連結

首頁 > 公司基本資料 > 國光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 > 個股新聞
個股新聞
公司全名
國光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
 
個股新聞
項次 標題新聞 資訊來源 日期
1 國產化電巴國內練兵 邁向國際 摘錄工商A 23 2024-04-19
 3、4月的南港世貿展覽館很「智慧」也很國際!連續兩場跨海內外 的「國際智慧城市展」和「國際智慧移動展」相繼登場,吸引不少海 內外重要城市產官學或供應鏈業者,齊聚尋寶。台灣電巴在這兩場重 要國際展覽中,都是展場中的要角。

  2050淨零碳排目標,城市全面電動化綠色運具,成為主要的解決方 案。國內官員即表示,很多世界各地的友好國家或城市,都要求參訪 台灣的電動巴士,國光客運五股廠在3月城市展時,就接待近百位來 自國際各大城市來的產官人士,他們遠渡來台目標之一,就是要親眼 見證台灣國產化電巴對城市交通的全方位解決方案。

  一位學者表示,中國電巴產業目前占全世界95%。中國十年前發展 新能源產業的同時,即開始用政策扶植電巴產業,每個省規劃一家為 主的廠商負責生廠,不但生產量能足夠,對公共運輸規劃有一致性。 專家認為台灣國內市場雖然不大,只要中央、地方政府,與製造商和 公車業者合作下,重點扶植已有能力的電巴業者加速建置產能,必能 達成現階段的需求。

  縱觀政府推動電巴產業,專家認為最重要的不是家數,而是品質安 全和運輸系統的完整性。交通部公路局長陳文瑞表示,近年國內電動 大客車不管成熟度、舒適度或安全性都更已上層樓,這是車輛業者、 縣市政府及客運業者共同努力的成果。公路局並強調,過去推動電動 公車示範計畫已經累積相關的經驗與成果,並與相關單位建立完整的 推動機制與分工,包括車輛製造、智慧化導入及充電設施與用電規劃 等,這些都是台灣推動電巴產業令人驕傲之處。

  與會相關人士表示,正如產官學界在電動大客車成果發表研討會中 ,大家都有共識必須要沿續相關政策。在場人士形容,就好比目前台 灣電巴像是接受一連串重訓之後,不但在國內能直接練兵,滿足國內 需求外,也可直接向世界秀出肌肉,展現製造安全舒適電巴的實力, 如同台灣許多隱形冠軍一般,大步走出一條自己的路。
2 十項國產化標準 台灣電巴展實力 摘錄工商A 20 2024-04-18

  每天清晨天還未亮,首都客運集團的敦南幹線和285最新電動巴士 ,就開始從榮總出發穿越市區到麟光新村,不只首都,還有欣欣、國 光、大南等客運業者,在宣告新電巴上路活動中,皆表達對政府推動 電動公車補助政策的謝意,對提供國產化電巴業者,也感謝能成為綠 能運具的合作夥伴。

  台灣推動產業升級的過程中,電動巴士產業是重中之重。政府宣告 今年起7年推動期程將以643億,達到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目標 ,交通部四月舉辦「電動大客車成果發表研討會」,請來2家通過電 動大客車示範計畫10項關鍵零組件國產化、智慧化,及自動化的成運 、華德汽車,說明國內電動大客車生產技術現況與發展,也請3家客 運業者經驗分享,會中產官學界積極為台灣電巴產業提供建議。

  交通部主祕黃荷婷強調,淨零排碳為世界各國趨勢,政府推動客運 國產化,除滿足國內客運業者汰換車輛需求,還能帶動產業發展,很 高興看到過去3年有華德及成運汽車2家業者,完成10項關鍵零組件國 產化等要求,不僅打造優質安全電動大客車產品,還可進軍國際市場 ,成產官學合作大典範。

  相關部會人士也表示,推動電動大客車國產化流程和規範非常嚴謹 ,畢竟屬大眾運輸工具,政策已嚴格規定各項國產化品質,徹底厚植 台灣電巴產業實力,就不會有通過家數的議題。推動3年來已有華德 和成運,長期投入研發人才,耗費多年心血,並突破重重困難下,才 通過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10項關鍵零組件國產化等,已有近千台正式 上路,對公眾運輸而言,先求品質安全有保障,電巴的產量並不是問 題,只要在產官學共同支持下就能達成。

  電巴專家則以民航客機生產製造為例,全世界製造民航客機以空中 巴士、波音兩家為主,就能接下幾乎全世界的空巴訂單。專家也分析 ,長期以來電巴全球市占率最高的是陸商,因為歐美廠商對電巴興致 缺缺,而中國供應鏈遭歐美圍堵,此時,台灣電巴只要能掌握自製能 力,就有機會打入國際,此時需要政府更大的能量支持,扶植已有技 術和產能經驗的台灣電巴業者,在國家政策帶領下,先在台灣市場練 兵,再打向國際。
 
第 1 頁/ 共 1 頁 共( 2 )筆
 
 
免責聲明:
本站為未上市、興櫃股票資訊分享社群網站從不介入任何未上市股票買賣、交易,相關資訊若與主管機關資料相左以主管機關資料為準
內容如涉及有價證券或商品相關之記載或說明者,並不構成要約,使用者請自行斟酌,若依本資料交易後盈虧自負。
 
回到頁首